若中国普及无痛分娩

马茸茸或许不会跳楼


作者:方去一


/摘要/ 医学已经证明分娩镇痛是安全可靠的,并能减少产妇恐惧,促进顺产降低剖宫产率。中国引入欧美的分娩镇痛术超过50年,但受到麻醉医生匮乏和收费机制的制约,普及率低于10%,这绝非中国妇女之福。


产妇马茸茸因为得不到剖腹产,疼痛难忍,在陕西榆林第一医院跳楼自杀,一尸两命。悲剧的责任谁来负,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,警方已经介入调查。此时责难逝者丈夫是“渣男”或者医院无良都为时过早,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。但少数确认无疑的事实之一,是马茸茸跳楼前忍受着令人绝望的疼痛。

这让人想起“分娩镇痛”(俗称“无痛分娩”)在我国的窘境:全国三甲医院分娩镇痛率仅16%,二级医院只有1%。这绝非中国妇女之福!倘若马茸茸能实施分娩镇痛,免除她那极端痛苦,或许不会有跳楼的念想。


减免痛苦是产妇应有的权利


国际医疗界早已将疼痛列为体温、血压、脉搏、呼吸之后的“第五大生命体征”。一种常见的比喻是,如果人类的痛感分为1-10级,生孩子的痛感将会是12级。在医学疼痛指数中,产痛的程度仅次于烧灼伤痛,而位居第二。

《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》的统计显示,至少50%的产妇分娩时感受到剧烈疼痛,难以忍受;只有15%的产妇是轻微疼痛。产痛可导致产妇情绪紧张焦虑、进食减少,宫缩乏力延长产程,从而增加胎儿低氧血症、酸中毒、子宫动脉收缩性胎儿窘迫等风险。美国《产科镇痛临床指南》慎重地告诫产科医师,“眼睁睁地看着产妇经历已经证实为有害的产痛是极不人道的”。

分娩之痛非亲历者不可体会

为了减免分娩疼痛,医学界在“分娩镇痛”领域已经探索了100多年。1853年,伦敦医生John Snow首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成功地实施了分娩镇痛。经过100多年的改进和推广,分娩镇痛早已成为欧美国家分娩过程的标配手段。如美国的分娩镇痛率超过85%,英国超过90%,令中国的普及率汗颜。

早在1964年,现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张光波,就在第一届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首次介绍了“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”的方法。然而此后30多年,“分娩镇痛”在中国销声匿迹,这项能够实现顺产、无需昂贵设备、产妇又急需的医疗服务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。直到新世纪交替之际,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地医院才陆续开始重新应用分娩镇痛术。但近20年过去了,分娩镇痛的全国普及度仍不足10%。

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(WHO)曾确定:到2015年实现“人人享受生殖健康”的全球目标,提出“分娩镇痛,人人有权享受”的口号。2015大限已过,中国显然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目标。许多中国产妇除了知道常规顺产和剖腹产之外,甚至不知道有“分娩镇痛”这回事,更别提作为一项权利去捍卫了。


分娩镇痛可促进顺产减少剖腹产



为产妇减免痛苦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功德无量的,降低剖宫产率就是其中之一。医学已经证明,顺产婴儿健康程度优于剖腹产婴儿。但自然分娩剧烈的疼痛一直是众多孕妇难以跨越的障碍,以及受到非医学因素(选择出生日期、医院创收等)影响,中国剖宫产比例居高不下。

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称,中国多数医院剖宫产率大约在40%-60%之间,个别医院甚至一度高达70%以上,已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10%-15%的水平。国内主流医师的研究认为,产妇不能忍受分娩疼痛是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一原因。而分娩镇痛恰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妇顺产的恐惧感,减少产妇因剧烈痛疼所消耗的体力。疼痛减轻了,产妇可从容进食水补充能量,从而帮助产妇度过漫长的产程。

每个婴儿的诞生都意味着母亲承担着巨大风险

此外,经过剖宫产的女性一旦再次怀孕,容易出现受精卵在疤痕处着床的情形,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会危及母子安全。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,多次妊娠的中国女性会越来越多,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也是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。

美国西北大学胡灵群2008年创办了“无痛分娩中国行”公益性医疗活动,旨在推行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,改变中国高剖宫产率和低分娩镇痛率的现状。临床数据证实,开展了分娩镇痛的医院剖宫产率均有所下降,对母婴均安全可靠。可见,缓解分娩痛苦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。


分娩镇痛最大的障碍是人力和成本


既然分娩镇痛好处多多,为什么会在中国步履维艰呢?客观上,最重的一个锅应该甩给麻醉医生的稀缺。“分娩镇痛”的十多种方法中,只有椎管内阻滞镇痛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全程镇痛或无痛,而这需要专业麻醉师全程陪护把控才能做到安全无虞。

然而全国有多少麻醉医生呢?答案是8万人。全国人口13亿多,平均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才0.6人。而3亿美国人却拥有10万麻醉医生,平均每万人拥有3名麻醉专业人员。英国每万人则拥有的麻醉医生也达到2.8名。

中国麻醉医生已经高负荷运转

按照欧美麻醉医生的标准,中国至少还应该配备40万名麻醉医生,这一缺口甚至高于20万儿科医生的缺□。目前国内每名麻醉医生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0-12小时左右,应付内外科手术已经捉襟见肘,哪儿有功夫全天候呆在产房?

在投入上,分娩镇痛对医院来说也可能是入不敷出的。按照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的经验,一个产妇可能需要一天甚至两天才能分娩,麻醉医生需要寸步不离守着。但按国家规定的标准,公立医院分娩镇痛的收费只有两三百元。这样的投入产出比,且不说麻醉医生的积极性,在麻醉医生紧缺的当下,医院也不愿意调配麻醉医生做分娩镇痛。分娩镇痛难以铺开的症结即于在此。

也就是说,分娩镇痛无法流行,既不是医疗观念的问题,也不是医疗技术问题,而是万万没想到的人力和成本问题。既然马茸茸以一尸两命的悲剧把这一问题带到了前台,就不该再让它悬而不决。



“不服来辩”系UC头条独家泛新闻评论栏目,致力于提供独到观点和有价值的内容,每周一至五更新。

展开阅读全文
分享到

网友评论

已有条评论

热门评论

还木有热门评论喔
打开UC头条,参与评论互动

最新评论

加载粗问题了,点击这里刷新试试
正在疯狂刷新中

正在加载中...

加载粗问题了,点击这里刷新试试
关闭
发送
    我来说两句...

    给的再多,不如懂我
    立即打开